2022年新消费行业10个小趋势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5月31日,魔鹿新消费与锌财经联合举办的“新产业经济·新消费主题发布会”圆满结束。 谋路新消费创始人李东楼作为主办方代表致开幕词,分享了他对新消费行业趋势的解读和分享。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对新消费行业的一些前沿观察,我们总结为10个小趋势。

趋势一:餐饮行业呈现小店化、细分化发展趋势

去年,我们采访了夸父炸串CEO袁泽鲁,他总结了一种餐饮商业模式,即小店、大连锁、全程供应。

我们的观察也是如此。 疫情这两年,我们发现炸串、烤串、卤面、拉面等小店大量开业,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开办小商店业务更加灵活且更具成本效益。 而且疫情发生后,可以通过外卖来减少损失。 相反,对于大型门店来说,如果禁止堂食,此时租金等固定费用的成本就会非常高。 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北京、上海整个餐饮餐饮行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一些小店的损失就会更小。 我们预计,未来这种小店大连锁的餐饮创业仍将受到资本关注。

其次,在餐饮创新方面,餐饮行业的品类越来越细分。 无论是烤鱼还是火锅,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细分品牌,比如烤鱼中的半田窑青椒烤鱼,还有火锅中的巴奴毛肚火锅,这几年发展很快。

趋势二:咖啡、茶饮料陷入内部竞争,资本成为主导因素

穆斯新消费将咖啡和茶归为同一类别,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相似的。

以茶产业为例。 今年,我们观察到这个赛道已经开始陷入行业内卷化。 内卷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产品高度同质化。 如果一家公司推出新产品,其他公司可以迅速跟上。 区别在于产品名称不同。 为了打破这种内卷化,一些品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品牌建设上。 例如,喜茶已经开始推出一些更具设计感的门店。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导致收入下降,年轻消费者对茶饮料的价格越来越敏感。 尤其是喜茶和奈雪的茶,每杯售价20至30元,对于年轻人来说难以承受。 这给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今年年初,包括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品牌纷纷降价留住年轻人。 当行业打价格战时,实际上是内卷化的一个特征。

时尚产业观察_产业观察期刊_航空发动机产业观察/

内卷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领先的茶饮品牌开始对外投资。 喜茶从去年开始陆续投资了相关茶饮品牌,如和气淘淘、野翠山芽等,希望通过投资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 奈雪的茶也在今年4月正式成立了投资公司。 其他包括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龙头企业,基本都有参与投资。

此外,包括万达、字节跳动在内的跨境巨头都看到茶饮店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流量属性较强。 今年,不少企业纷纷进入饮茶领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咖啡轨道其实是一样的。 今年,不少跨境巨头纷纷进入咖啡赛道,比如李宁、中国邮政等。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茶饮料行业也在局部战场上激战。 去年战场从长沙转移到北京,今年激烈的竞争在川渝地区展开。 目前大量茶饮店正在涌入成都和重庆。 比如茶颜悦色刚刚在重庆开了一家店。 如果今年6月以后疫情消散,这个领域将会变得更加热闹。

趋势三:零食行业市场碎片化,折扣店争夺零食巨头市场

穆斯新消费将持续跟踪解读新消费赛道各上市公司的财报。 通过分析零食行业明星企业的财报,我们看到了几个有趣的数据。

首先是几大零食上市公司营收增速普遍放缓。 以2021年为例,行业最高增速仅超过20%,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同比下滑。 例如,三只松鼠2021年营收下降0.24%。

第二个数据是净利润很小。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营收100亿左右的公司,只赚200到4亿。 营收近42亿元的赖伊芬,净利润只有31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投资获得的。 事实上,它的主要业务是亏损的。 例如,亲亲食品2021年营收8.6亿元,亏损8084万元。 这说明这个行业整体利润比较薄。

航空发动机产业观察_时尚产业观察_产业观察期刊/

为什么这些零食上市公司普遍表现不佳? 穆斯新消费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低迷时期勒紧了腰包,减少了零售支出。 另一方面,近两年大量食品折扣店开业,提供的产品性价比更高,从而稀释了零食巨头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瓜分了整个零食市场。

趋势四:新零售创新持续,即时零售成焦点

穆斯新消费观察 在新零售领域,这几年最大的创业趋势就是折扣零售赛道。

尤其是2021年,折扣零售店开始遍地开花。 一方面,黑特购、好特卖等领先品牌开始向全国扩张。 另一方面,包括小象生活、奥特乐在内的一些区域品牌也加速了在当地的门店扩张。

产业观察期刊_时尚产业观察_航空发动机产业观察/

之所以看好折扣零售赛道,是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目前我们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消费者会更加理性,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一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进行消费和品牌折扣店提供了这样一种选择。

近段时间发展最快的新零售业态是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其实已经被叫好很多年了,但今年确实走在了风口浪尖。 因为今年我们的疫情其实比2020年还要严重,疫情期间很多线下门店无法营业,所以就转向线上客户开发。 通过小程序下单,消费者可以利用京东、美团、顺丰的配送能力,实现一小时或半天送达,让消费者在自己的门店购买商品。

趋势五:快时尚不再流行,国货流行

对于快时尚热度的流失,驼鹿新消费其实之前已经写过几篇快时尚行业观察文章,其中流传最广的文章就是《》。

时尚产业观察_产业观察期刊_航空发动机产业观察/

为什么快时尚不再流行? 穆斯新消费观察到,优衣库、无印良品、斯莱德等一些快时尚品牌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出现萎缩。 不久前,斯莱德还宣布将关闭中国大陆1300多家线下门店全部。

我们总结,一方面是由于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 年轻人不再崇拜外国人,而是追求更加个性化、创新的服装。 另一方面,当下的年轻消费者充满爱国情感,愿意疯狂消费国货和潮流品牌。 尤其是一些国产运动服饰品牌近年来销量一直不错,比如李宁、安踏等。

趋势六:国潮化妆品的好时代已经结束

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目前来看,情况确实如此。

此前,国潮美妆的崛起主要得益于直播电商的浪潮以及小红书草+KOL推荐的流量策略的成功。 但去年以来,当我们与很多投资人和业内人士沟通时,他们都表示这种流量策略已经行不通了。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年轻人减少了外出,这意味着对化妆品的需求有所减少。 同时,年轻人的收入有限,进一步减少了他们在美容产品上的支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完美日记、花西子在内的国民时尚美妆品牌的营收预期均有所下调。 以刚刚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完美日记为例。 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花西子也下调了今年的增长目标。

国潮美妆的兴衰,其实是中国整个新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 当流量红利消失、资本退潮时,大家都需要尽快想办法打破现状。

趋势七:跨境经营或创业成为新常态

消费企业的跨境经营现已成为常态。 去年海底捞推出了小酒馆,李宁推出了宁咖啡,万达进军茶饮市场。 消费企业混业经营的案例越来越多。

产业观察期刊_航空发动机产业观察_时尚产业观察/

魔鹿新消费认为,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企业进行跨境经营,一方面是出于业务多元化的考虑,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引入新业务来盘活业务。 最重要的考虑是,在疫情正常情况下,企业不应该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风险管理调整经营策略。

趋势八:消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创业新趋势

穆斯新消费每周都会梳理当周的投融资情况,每个月也会发布新消费赛道的月度融资报告。

今年,据麋新消费监测统计,资本机构在零食、饮料、美妆个护甚至餐饮等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地投资于提供数字化、数字化服务的创业创新型企业。为消费行业提供智能服务。 更多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具有科技属性的消费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并获得高额融资。 比如智能清洁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等,这是投资趋势的变化。

也就是说,如今投资机构更加关注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拥有真正的创新技术。

趋势九:新生活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分层。

当前的消费市场,有人认为消费在升级,有人认为消费在降级。 穆斯新消费认为,当前的消费市场,不仅消费群体更加细分,人们的需求也更加细分。 人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消费降级,在另一些方面消费升级。 但总体而言,只要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依然向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

产业观察期刊_航空发动机产业观察_时尚产业观察/

今天层出不穷的新生活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滑雪、露营、飞盘等近年来从小众生活方式逐渐流行起来,这是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的体现。 这些新生活方式的流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 例如,滑雪帽带动了滑雪场、滑雪服装、滑雪装备、室内滑雪训练场等市场的增长; 露营帽带动了户外装备市场的增长。 ,以及相关公司的市值增长。

趋势十:新消费不眠,疫后将爆发

疫情的反复,打压了当前国内的消费市场,这也是近几个月当前消费市场持续下滑的客观原因。 但疫情终究会过去,疫情消散后人们的消费热情一定会恢复。 6月,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消费市场势必迎来爆发。

穆斯新消费认为,只要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依然强烈,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就会不断得到满足,新消费赛道就会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基础。 基于此,我们长期看好新消费市场。 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坚定地伴随中国新消费品牌继续发展壮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谋路君,36氪授权发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