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时装秀能引起围观者注意的,除了衣服,通常就是模特,T台布置甚至秀场音乐。关于模特脸上的妆容,你总是很难在媒体报道上找到太多的描述。于是乎相比起时装设计师,如非行内人,化妆师总是一个很神秘、外界知之甚少的角色。
Andy Koh 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12月末,Dior 在北京复刻了 2016 春夏系列大秀,模特干净透明的妆容和简单别致的马尾,便是出自 Andy Koh 的工作室 Andy Creation 之手。
Andy Creation 的每位彩妆师需要负责 1-2 名模特,听上去似乎很轻松,但实际工作却是无比细碎繁复。
造型师需要在灯光、秀台上观察模特妆容是否过油或暗沉,而最终把关的品牌创意总监有时只能在开秀前的十来分钟结束媒体采访为每位模特把关。 大秀过去半个月,Andy Koh 可以很从容地坐在工作室的黑沙发上回忆这一切。
Andy Koh 的确有认真践行过找一份铁饭碗的家庭愿望。他在建筑公司上过班,做过华语老师,也做过银行柜台。但命运在 1985 年发生了转折,在日本化妆品高丝(Kosé)上班的同村邻居极力建议他去到该公司试做化妆师。
半个世纪前的 1960 年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缓过神的日本美容产业开始兴起。除了资生堂、佳丽宝 (Kanebo) 等老牌化妆公司之外,小林孝三郎创办的高丝成为业内新星。它不光在日本推行了首个专卖店系统,允许店家独家经销高丝产品,还为高端产品线冠上了 La Bonne 之类带有法国意味的名字,以便在东南亚地区编织时尚巴黎梦。1972 年,马来西亚高丝公司正式成立。
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吧。就这样,Andy Koh 成了马来西亚第一位化妆品公司的男职员。与之前每一份工作都会有诸多磕磕碰碰不同,他发觉自己在日本培训时如鱼得水。
Andy Koh 告诉自己:我选对了行业。
1995 年,Andy Koh 收到法国一家化妆品牌的工作邀请,决定转战化妆品行业不过才刚起步的中国内地。
1990 年代初期的中国,化妆只是个刚刚开始普及的概念,在商场一层流行的还是如今式微的羽西、郑明明等品牌。尽管 1994 年,中国的美容化妆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25 亿美元,但当时市面上的彩色时尚杂志只有 Elle 一本,其余都是黑白两色,Andy Koh 想要一本时尚杂志,还要托朋友从香港带来。
在中国的工作进展缓慢,打开局面是 1997 年的事了,在那一年 Andy Koh 来到露华浓的商场柜台担任导购。
不同于 2013 年铩羽而归退出中国市场的那个露华浓,在 1990 年代的中国商场,这个美国品牌总能抢占很好的位置,由名模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代言的不脱色唇膏勘称当时的时代经典。中国市场不缺跃跃欲试的女性消费者,可她们不知道如何挑选、如何使用。Andy Koh 发现一旦给出专业指导后,柜员介绍什么她们就会买什么。单价几十元的露华浓,他一天的销售额都能做到数万元。
之后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就像进入了快车道。2000 年,大举进攻美容领域的奢侈品牌 Dior、Givenchy、Chanel 早已将杂志彩妆版面、户外广告、百货柜台等最优资源收入囊中。就在那一年的年底,Andy 顺势跳槽进入 Dior。他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培训亚太地区的化妆师,以及将国际流行妆容中国化——比如烟熏妆改为小烟熏,黑色线条弱化为咖啡色,眼妆和唇妆只突出其一。
最近 10 年,各个品牌开始致力于捕捉全球扁平化趋势带来的各种商机,其中中国成为热门掘金地。欧睿咨询数据显示,中国 2015 年的彩妆市场已经达到 233.95 亿元,几乎是十年前的 3 倍。而美妆行业的参与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连小学生都可以通过视频教人化妆,电视节目的达人老师层出不穷。
但不得不说有时候占得先机非常重要,而 Andy Koh 用耐心等来了中国彩妆行业的好时候。2008 年 Andy Koh 也结束了过去单枪匹马工作的状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签约的造型师有 40 多位,例如周迅御用造型师 Yooyo。
久居后台的造型师并非时时刻刻都处在神经紧绷状态,可一旦碰上跨秀名模,就存在无穷变数,十分考验造型师的应变能力。
Andy Koh 至今还记得刚刚走完 Alexander Wang 时装秀的刘雯赶到下一场后台时距离开秀仅仅 15 分钟,头上还顶着上一场的油头造型。结果,十来位工作人员把她一把抓来后用矿泉水替她洗头,吹干之后立马上妆上发。等她换完衣服之后,造型师就赶紧开始抹腿、遮疤。
但造型行业高度依赖时尚品牌的经营状况,从 2014 年开始,秀场造型需求一下子放缓了。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销售额下跌的奢侈品行业开始小心地打理每一笔支出,举办时装秀也越发谨慎。
尽管秀场入账不再像过去一样轻松,连续几年征战时装周的 Andy 发现自己其实捏了手独家好牌——后台探秘,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窥探欲,一方面给合作品牌提供附加值。为了与如今遍地泛滥的时尚公众号、KOL 区别开来,Andy 试图用微信化语言描绘彩妆行业。例如后台是如何寸土寸金、模特走秀服装是如何标记摆放、走秀模特的妆容用到了哪些化妆品等等,出席嘉宾的造型也是他的点评内容之一。
但除了经营自己的工作室,与明星以及时尚品牌合作,Andy Koh 还没想好更多把自己名气变现的方式。另一位知名的造型师李东田,则还有连锁造型机构东田造型和健身房东田健身等其他生意。
对于这些其他生意,Andy Koh 的态度很谨慎, 化妆品公司想要和我合作出彩妆品牌的话,如果我有这个能力而且是国际品牌,我就会考虑。如果不是,我就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