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圈设计师与品牌的风云变换(图)

author
0 minutes, 28 seconds Read

时尚界注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对于奢侈品来说,设计师是延续品牌辉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设计师来说,奢侈品牌会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举成名。 然而,时尚并没有既定的标准。 设计师可以瞬间从默默无闻变成被万千人追捧,也可能昙花一现就消失在世间。

该品牌正忙着更换教练

回顾2014年的时装周,有Jason Wu首次执掌Hugo Boss旗下Boss女装早秋系列,有Jeremy Scott加盟Moschino后在米兰时装周的首秀,还有Marc Jacobs的离开LV后的个人品牌秀。 很多。 设计师“换椅子”后,各有各的精彩。 对于设计师来说跳槽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愿离开。

时尚界人士一定还记得两年前米兰秋冬时装周上的 Jil Sander 秀场——这场秀没有大牌明星加盟,秀场布置简单,但却令人深深感动:作为模特出来谢幕,现场掌声久久不散,Raf Simons 说出“I LOVE YOU”后,捂着脸哭了很久,告别了自己工作了7年的品牌年。

米兰报纸以“继Jil Sander之后再也没有更引人注目的时装秀”对Raf Simons的告别秀给予极高评价的同时,也对Raf Simons被“解雇”,成为中年失业男子感到愤怒因为Jil Sander的回归不公平。 然而,勤奋、有才华的人总会有好的结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沉寂,Raf Simons 击败了 Riccardo Tisci、Alexander Wang、Marc Jacobs 等设计师,成为了迪奥新任设计总监,荣耀无限。

毕业于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学院,现居纽约,还开了一家自己品牌设计的小网店,可以说是Raf Simons的粉丝。 Raf Simons 的告别秀柔和的色彩和简约的服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好看又实用”。 她说她仍然不明白为什么Jil Sander要把忠诚的Raf Simons踢开。 她更担心的是Raf Simons的反奢华、反性别风格与Dior的女性化奢华风格不匹配。 “虽然Raf Simons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设计师,但他远没有John Galliano和Karl Lagerfeld那样的明星效应,低调、稳重是他的标签。”

德莎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 大牌设计师Valentino在谈到Dior换帅时也提出了质疑。 “我不确定 Raf Simons 是否适合接手 Dior。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很难被取代。 。 我认为Dior不要因为压力而贸然选择设计师,这一点很重要。 这是一个需要逻辑延续的品牌。”

然而,LVMH 老板 Bernard Arnault 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Dior选择Raf Simons“将把Dior的标志性风格带入21世纪”。 这一选择传达了品牌希望走更现代的路线,同时也瞄准了之前Raf Simons在Jil Sander时期的培育。 铁杆粉丝的能力。 他不像前任加利亚诺那样高调、咄咄逼人,但为人低调、踏实,不会惹事生非。

大牌不受欢迎

事实上,名人设计师和品牌之间的斗争正在进行。 毫无疑问,品牌越大的设计师机会就越多,也更容易被挖走。 对一个品牌“忠诚”并不容易。 近年来品牌对设计师态度的转变,也让大牌设计师很容易离职。 市场突发、薪资问题、内部事务等都可能成为设计师离职的原因。 时尚界越来越功利,不“听话”、与雇主相处不好也是设计总监不得不死的原因。

近年来,品牌似乎在刻意削弱设计师的明星力量。 老牌时尚品牌Hermès、Alexander McQueen和Emanuel Ungaro告别了光芒四射的Alexander McQueen和Jean Paul Gualtier,但没有选择同样拥有明星影响力的热门Gareth Pugh和Tom Ford。 Dior没有选择风格更加高调的Marc Jacobs或Alber Elbaz,而是选择了实用的设计师。 一些评论人士将这些现象归因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大趋势。

确实,在20世纪90年代,聘请大牌设计师是许多老牌高级时装品牌重塑形象的重要一步,许多品牌也因此成功扭亏为盈。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 纪梵希换了很多大牌设计师,但都无法摆脱困境。 最终起死回生的是“非大牌”Riccardo Tisci。 这也让品牌认识到回归主流显然会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 。 “大牌设计师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尤其是对于需要向董事会解释销售额下降的品牌来说。”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更迭变得越来越频繁。 “我们正在目睹设计团队和管理层之间的拉锯战。 管理层为适应快节奏时尚而采取的策略,对设计师的创造力造成了沉重打击,设计师被挤压、剥削的困境反过来又限制了销售。”卢西恩·詹姆斯(Lucian James),巴黎一家战略公司的创意总监咨询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赚钱的残酷真相

对于品牌来说,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延续百年基业、平衡商业与艺术、权衡全球市场、驾驭个性与大局的设计商业天才,而不是一个叛逆的艺术家。 这导致我们像看电视剧一样观看该品牌的每一季剧集。 我们看到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 于是,原本作为观众的媒体、时尚从业者、粉丝等,都过度参与到节目中,最终为品牌自导自演的节目增添了无数票房。

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师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 虽然确实要求设计师对品牌的前进道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但只是设计师改革的方向必须是品牌本身所希望的。 进入 LV 15 年的 Marc Jacobs 非常明白这一点。 在他看来,“我只需要取悦一个人,那就是雇用我的伯纳德·阿诺特。我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我已经做到了。”

因此,能否被市场接受显然是设计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销量大才是硬道理。 品牌在选择设计师的时候,根本不考虑设计师的忠诚度。 忠诚是后天培养的。 毕竟,消费者寻找的是产品,而不是人。 顾客是衣服的粉丝,反过来又成为设计师的粉丝。

更不用说设计总监们是否像香奈儿设计大师卡尔·拉格菲尔德一样勤奋好学,把自己变成一个“万事通”的绅士,能够对品牌进行全面掌控和规划。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机械化批量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设计总监不再能够为所欲为,决定生产哪款服装,而是通过营销团队、买手和市场需求来主导生产。 同样,他们心中的许多梦想也可能无法实现,这对于感性思维占上风的设计师来说是个大问题。 面对梦想和现实,他们需要做出选择。 (据《国际金融报》姚宜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