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表离时尚有点远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雨中的周一早晨九点,上海地铁一号线开往莘庄方向,两排相对的座椅12个人加上附近站着的共约20多个人,带手表的人不过8、9位,绝对没有达到一半的地步,但也明显地超过德国手表业同行20%人佩戴表的统计。不过,随着陆续经过了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徐家汇等人员大量上下的枢纽站,车厢里戴表的只剩下我一人,直到终点站莘庄。十一点从莘庄返回,戴表的人似乎略多了一点,也只是稍稍超过50%,只是过了市中心区域后戴表的人们又开始明显地下降了。

之所以做如此的统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6月末中国深圳钟表展的影响,或者说是刺激。作为中国最大的钟表制造重镇,这里每年一度举办的中国国内最大的钟表展示当然不容业内人士忽略,今年瑞士、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的同行来此设馆展示与交易就是明证。不过,以往传统的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工艺表、复杂功能表以及表壳、表盘、表带等高素质配件虽然依旧是人们参观与交易的重点,但今年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智能表,由此还引发了今后人们腕上戴什么样的东西的热烈讨论。虽然远在美国的苹果公司不太可能关注到这样一个区域性的行业展会,但中国的联想、华为有关人士的积极参与以及一系列受苹果表上市鼓励而迅速推出的中国产智能表,让传统的制表业真切地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种关于健康与支付等的应用想法与最新设备的当场演示,让一直苦于在机芯开发方面落后的中国钟表业者更加困惑。然而,当智能表的从业者表示愿意提供机芯,如同瑞士、德国专业机芯销售商那样,是否有传统制表厂商愿意将这些代表未来的新科技装入表壳里呢?至少眼下钟表业内还是普遍地持观望态度,未来什么样的表会畅销,暂时还看不清楚,所以不要急着行动是最可取的策略。私下里某些行家指出,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便是苹果表上那些看似专业的运动与健康统计数据,也未必十分准确,更不用说那些无名的仿苹果表了,挑剔的用户或许一时还是不能够忍受貌似精准下的大幅度偏差。

其实,用户的需求才是智能表能否在短期里风行起来的根本所在:从上海地铁的情况来看,一向有着勤俭持家传统的中国人自从普及了手机后就倾向于不戴手表,更加细致地观察之下,腕上戴手镯、手链或者新式电子手环等装饰品的人也不多,与表相比可以算是寥寥,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进一步观察,不少戴表的人不戴手镯手环,反之亦然。因此,一个手腕或者两个手腕上有着表或者首饰的人在总体上也大约只占50%出头。以上的观测未必十分科学,但至少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至今为止大多数人的腕上是空的或者间歇性空的,或许智能表与传统手表的买家并没有特别大的冲突,两者与首饰一起吸引人们装饰自己的手腕似乎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格局。

在深圳表展上,联想介绍了自己开发的智能鞋,由此想到智能穿戴设备除了表之外,还可以附着在眼镜、皮带、戒指、项链等各种形式的穿戴物上,未来它会如何地发展确实不能够太快下定论,传统制表业的冷静也显示出业内行家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