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徐峥的讨巧之路情感共鸣中的杀人回忆影评

在《囧妈》上映前夕,就掀起了不同利益方的争议。抛开这些外界因素,《囧妈》的成败如何?这篇影评,将不谈场外风波,只论电影本身。

讨巧成就了徐峥,也毁了徐峥

《囧妈》是“囧系列”第四部,也是决定该系列能否续命的关键一刻。在接受访谈时,徐峥说,他想拍的是不只是爆笑喜剧,它有搞笑,有温情,也有残酷,有中国式家庭里五味杂陈的一面。不幸的是,《囧妈》是一部完成度高,但在镜头运用、笑料包袱和情节设计上都比较平庸。它体现了徐峥创作焦虑的集中体现,分析这部作品,是在谈论徐峥创作上的瓶颈。

问题并不在演员,不是在完成度,而是在整个设定就是别扭的。要表现矛盾与和解有很多种方式,但徐峥选择了一种依赖巧合、猎奇的手法,与前两部相似,主人公是个面临婚姻危机的焦虑中年人,他有钱、有名,却深陷浮躁和空虚。这中年人的冰山一角,就是他与母亲的冲突。

为了呈现关系,电影选择绿皮火车。但主人公上火车方式很巧合,他本来要飞去洛杉矶挽救破碎婚姻,无奈护照在母亲保险柜里,保险柜上了两层锁,只有一把钥匙是他的母亲有的。此时,她却准备去莫斯科看演出。他匆忙找到了母亲,他们阴差阳错上了这列火车,这样电影就开始了……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依赖巧合,把人物推向夸张化表达的设计。

主观与客观交织

这个系列的问题,不仅仅是故事缺乏新意,更重要的是它完全破坏了电影余味。急促地表达欲,那个作者过于强大的幽灵,使得电影失去了它本可以容纳多声部广阔空间,被迫成为狭隘作者观念传声筒。

不断自我重复

所以,《囧妈》成了一个急促电影。一条线被充分展开,但另一条线缺乏细节,让观众难以产生深刻代入感。社会热点详尽但结构单薄,没有新的探索。而且,这是一个老套路目的性很强,没有太多新东西。这也是徐峥创作老问题,有搞笑,有结构,但没有性的影像探索。

商人的品性 & 八面玲珑风格

作为导演过于保守,他商人的品性、八面玲珑风格,让他为了迎合市场做许多妥协、讨巧。他渴望更有余韵但很难真正推自己走出舒适区。同时,他也焦虑,因为他深知自我创作瓶颈,并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拐点。此之前,《泰囧》、《港囧》的票房虽好,但已经显露出了创造上的乏力尤其是在《港囧》,重复梗金曲堆砌掩盖不了思想表达空洞才华枯竭后的焦虑体现在不断自我重复,不只是题材,在技巧上也是如此。

主题再现:经典形象塑造

整个人物塑造,都围绕着跻身中产新贵,有名无利但内心焦虑为核心。在进退两难之间,一些中年人焦虑秃头啤酒肚抽烟貌合神离生嫌隙等生活状态构建成了家庭关系描写。如果一个控制欲强的人类对另一个人产生怎样的矛盾?又如何携手走下去?

结语:疑问环绕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一个急切使出看家本领,要保住口碑度的大师——这一步足够专业;然而,还存在偷懒之处——高度依赖巧合、高度夸张化叙事仍旧偷懒做法;而且相比早期,如《人在 囧行程》(叶伟民执导),还没达到质变,即便有些段子及小故事拼凑,还未触及内敛真诚表达,或许这是最让我们怀疑的地方——即将放弃原有的锋锐,以商业为先,以保护既得利益为首,最终只能半途而废地停留在讨巧之道上。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