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影评:《长沙夜生活》探索城市魅力,张艺兴挑战不易
从硬件上看,《长沙夜生活》以网红打卡地为背景,展现了五一广场、湘江风光带以及新兴的网红大排档、书店和餐厅,但它捕捉的是游客最常见的一面,而在电影上映期间,这些景点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油腻男角色虽有言语之才,却未能真正触及城市的灵魂。硬件上的不足是明显的——拍摄了许多标志性地点,但却没有深入挖掘这些地方背后的故事。
软件层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演员们似乎并非真实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只有哈哈曹一人例外,其余演员脸上写满“我是来演戏的”。这样的表象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问题在于剧情线索缺乏深度,每个线索都未被充分发挥,最终呈现出一个失去了味道的拼盘。
因此,《长沙夜生活》未能获得影院经理和观众的青睐,这一点并不奇怪。它不是烂片,但也远没有达到需要用“供给侧改革”这样夸张词汇去赞扬的地步。在公映期,导演主创呼吁支持,也许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要反思如何让自己热爱的人和城乡居民在银幕上展现出他们独特的魅力。
张艺兴是否能够承担票房压力?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误导,因为这部电影实际上包含多条线索,而张艺兴仅负责其中一条关于他与父亲心结解开的小说式脱口秀故事。这部电影尝试通过两场脱口秀展示他的不同状态,但整体感觉仍旧像小品一般简单无聊。
另外三条线索各自也有问题,比如尹昉与张婧仪之间的情感纠葛太过浅显;白宇帆与工友摩天轮上的对话完全没什么意义;周冬雨与王栎鑫饰演的情侣分手只是一串平淡无奇的话题。而这些故事因为时间紧迫而不得不依赖台词描述,从而削弱了电影艺术性的可观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大排档老板娘和主厨,他们掌握了一种核心烹饪技术,是长沙餐饮业中的佼佼者。但这种设定本身就脆弱,而且编剧拆分得过细,使得每个人物都成了碎片化的小角色,没有形成连贯的情节流动。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城市电影自有其难度,如同伍迪·艾伦拍摄《纽约的一个雨天》,他并非单纯为了展示布鲁克林大桥或帝国大厦,而是要捕捉那个雨天里的某种氛围。同样,对于上海,可以拍《爱情神话》的那种气质;对于武汉,可以拍池莉那样的作品。但对于那些微小市民的心灵世界,则似乎已被遗忘二十年后,再次出现时,就像蚌壳里没有海水一样乏味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