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世界中,有一段奥斯卡外语片的历史,充满了关于报名资格的争议。这些争议似乎是规则问题,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主办方对国际电影艺术和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被排除在提名之外,这些故事让人感慨万千。
《狼图腾》是一部备受期待的中国影片,由张艺谋执导,陈道明、郑雨洁等人主演。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还吸引了一批海外观众,其豆瓣评分高达9.5分。但即便如此,它也未能顺利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因为它违反了奥斯卡规定,即主创人员中的非华裔成员比例过高。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情况。历史上,每当有新的影片加入这一竞赛时,都会有类似的争议出现。1981年,波兰因推举《铁人》而后悔想要撤回其申请,最终该影片还是被送入最后的提名名单;1990年,中国因《菊豆》的投资来自日本而遭遇困境,但最终它仍然成为中国电影首次获得提名的一步棋。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因为各种理由遭到了取消资格,比如巴西、瑞士、印度尼西亚以及香港等国。在2002年,一部由杨紫琼监制、鲍德熹导演的香港影片《天脉传奇》原本想参与竞赛,却因为主要语言为英语而被拒绝。而且,这个要求本身就存在问题,因为荷兰一部合拍法国电影《神秘失踪》曾经因为法语对白占据多数,而无法进入比赛。
阿根廷1992年的事件尤其戏剧性。当初他们推选了一部叫做《世界上的某个地方》的电影,但随后又临时换成了另一部叫做《心灵的阴影》的作品。然而,当公布五位候选者时,《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作为乌拉圭代表得到了提名,只是在之后几周里才发现该影片的大部分制作团队都是阿根廷人的情况,因此最终剥夺了其提名资格。这一年只有四部影片入围,并且波多黎各由于官方宣布它不再是一个独立国家,从此放弃了参与最佳外语奖项参评权利。
这些事件揭示出 奥斯卡对于外语電影獎項規則僵化的问题,以及對於當代國際電影製作合作趋势缺乏适应性的問題。这一切都让人们思考:难道不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那些古老却不断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人工制造出来规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