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影院神马奥斯卡外语片报名争议共鸣着电影艺术的规则与情感

最近,有个新闻是《狼图腾》在被推送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之后,因主创人员中外籍过多而被主办方驳回,《滚蛋吧!肿瘤君》在最后一刻幸运顶替。这种事故在奥斯卡外语片的历史上实在是太常见了,几乎每年都会有对于申报名额的争议。

因为一个国家只能选送一部影片,要想获得提名,首先得从自己国家冲出重围,成为官方推荐的选手。这里的官方,可能是政府电影主管部门,也可能是同业组织。奥斯卡主办方希望每个国家送来的是该国「最好的」作品,但事实上收到的多半是官方认为「最合适的」而已,这些规定经常会压倒艺术。

历史上常常出现某国家推举了某部影片后又后悔,想撤回或重推,但奥斯卡主办方这时候会拒绝撤回。比如1981年波兰先是推荐了安杰伊·瓦依达的《铁人》,然后觉得不合适想反悔,主办方坚持让《铁人》参赛,并将其入围最后的提名名单,只是在那次没有得奖。而1990年的中国也发生类似情况,当时张艺谋的小说改编电影《菊豆》因投资来自日本和西方电影节青睐,在特殊年份让它身份敏感,不仅未能正常公映,还曾一度想撤回但遭到拒绝,最终还是成为了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入围提名。

奥斯卡取消申请片资格的事更为频繁,如巴西1981年的提交影片《街童》(Pixote)因为美国几个影评奖斩获,被发现早期许可日前已有几场点映,因此取消资格;瑞士和印度尼西亚提交影片因为拷贝缺少英语字幕,也被取消资格。这类低级乌龙今天应该看不到了。

然而这种情况还时有发生,比如荷兰曾有一年报名了杨紫琼监制、鲍德熹导演的大型史诗剧情映画《天脉传奇》,因为主要对白为英语,不符合50%以上当地语言要求,因而被取消资格。此外香港由于各种原因违规,如杜琪峰导演的大只佬因上映日期问题,而王家卫导演的小说改编電影2046因晚于规定日期开映,一直没找到合规作品去报名前夕都变成了无妨,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参加竞赛。

阿根廷1992年的事件尤为戏剧性,他们原本计划推动的一部電影後來臨時換成另一部,這導致原定參賽電影導演轉向尋求烏拉圭方面支持,並最終以烏拉圭代表獲得提名。但很快奧斯嘉委員會發現這兩個國家間存在嚴重問題,即使這部電影最後並未獲獎,這種爭議仍然引起廣泛關注。在2011年,由於波多黎各非獨立國家且主要說西班牙語,其出品影碟不能參與最佳外語長篇競賽,使得該地區從此失去了參加此類競賽機會,這引起了一些好萊塢工作人員對於他們所處位置的地位和權利感到不安。

為什麼奧運歷史上的報名資格爭議層出不窮?根據一些觀點,這種爭議源於奧運對世界各國文化藝術創作標準化與全球化趨勢所產生的矛盾心態,以及對不同文化表達方式的一般規範與偏見。他們認為,以美國為中心進行選拔標準是不公平且無法全面反映當今世界各國文化藝術實力的真正面貌,所以應該重新考慮如何讓更多不同的聲音、故事和視角得到尊重和展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