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哒影院外语片争议共鸣在寻找规则的温柔之声

近年来,关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报名资格争议频发。《狼图腾》因主创人员中外籍过多被驳回,而《滚蛋吧!肿瘤君》幸运地顶替了它,这样的故事在奥斯卡历史上并不罕见。

每个国家只能推送一部影片,要想获得提名,首先必须从国内竞争出众,然后成为官方推荐的选手。在这个过程中,官方可能是政府电影部门,也可能是同行组织。奥斯卡主办方希望每个国家能送去最好的作品,但事实上收到的往往是官方认为“最合适”的而非艺术性最高的作品,这常常引起后悔和变动。

历史上不乏某些国家推举了一部影片后又改变主意想要撤回或重推的情况,但奥斯卡主办方通常拒绝撤回。这类事件包括1981年的波兰与1990年的中国等。

这些微妙但重要的问题反复出现,使得外语片语言要求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如此,即使不是英语也不能保证符合规定。例如荷兰曾有一次因为法国合拍电影《神秘失踪》的法语对白主要内容被视为不符合要求;香港也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违规,如杜琪峰的《大只佬》因早期公映而被取消资格,再如王家卫的《2046》由于晚于规定日期公映而未能报名。

有时候,这些问题会以戏剧性的方式展现,比如阿根廷1992年原本推送了影片《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但后来改为乌拉圭代表参赛,《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作为乌拉圭代表入围提名,最终却因为主要由阿根廷人制作,被剥夺提名资格。

最后,一项2011年的决定宣布波多黎各不再有参评外语片的资格,因为波多黎各虽然说西班牙话,但作为美国属地,不应被视为独立国家,从而无法参与此项竞赛。这一决定激怒了好莱坞许多工作中的波多黎各电影人才。

这些事件揭示了奥斯卡对外国语言电影的一种矛盾和奇怪心态,其定义与好莱坞本身相比显得僵硬落后,因此导致不断发生关于报名资格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反映出,随着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明确界定哪些标准才算合理、可接受,对于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的事业来说,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Tags: --

Similar Posts